最近新聞頻播,一堆青少年在奇摩開自殺版,相約一起自殺的消息。看了這新聞,我只不住的搖頭嘆息。『有那麼嚴重嗎?』我很想問問那些小朋友。
想我青少年時期,也不乏那種活不下去的感受,更小的時候也常常因為做錯事挨罵,而幻想自己不是父母所生,幻想著總有一天我那有錢或慈祥和善的高貴父母,會再把我接回去。可是開個版來討論自殺,會不會太過火了?也許這也算是另一種的心理治療,透過版將青少年想做不敢做的慾望說出來,是有可能會消褪他們的決心,但是對於一些自殺慾望堅決的人而言,也許是一種鼓舞,促使他們實現自殺。雖然我也認同版主所言,『真的想自殺的人,不會和別人討論自殺。』但這幾年的青少年自殺文化,真的讓我懷疑現在的教育是怎麼了!
現在的教育只要求我們拼成績,拼第一,考進名校,似乎就是為美好的未來及前途掛保證。但是許多考近名校的小孩,卻紛紛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跳樓,朋友的學生就是建中的,小小年紀就因為承擔不起對自我的要求,而憂鬱成疾休學,現在療養院輔導中。考進名校就代表一切?答案應該很明顯。
一次聽到別的鋼琴老師說,他因為出國請了兩星期假,回來的第一堂課,時間到了學生還沒來,去電詢問時,家長才說要請假。教室的工作人員跟家長說老師已經在等了,家長卻說:『老師就能請兩星期,我們卻不能請假嗎?』工作人員無言,只好應允。第二星期又沒來,去電再次詢問,媽媽接起電話說,『啊!我忘記了!我們現在在京華城,可能趕不回去喔!』工作人員說,那可能要變曠課,家長馬上改口,『那我們會馬上過去』。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。這樣的教育出來的小孩,想當然爾也不會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。他的一對兒女學琴近兩個月,從來沒有練習,也因此從來沒有進度,上課態度也不佳。這樣的孩童,小時候有父母為他檔掉一切責任,長大後呢?會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責任壓到喘不過氣,而去鬧自殺?聽到這種事情,我只是為這孩子的未來感到心痛,因為我已經預見,若是家長持續這樣教育,這小孩長大會是什麼樣的人。無奈的是,我們卻無力去改變什麼......
按這裡看憂鬱的星期天(Gloomy Sunday)傳說之由來,這是傳聞中聽了會自殺的曲子,我聽過很多次也沒怎樣,我還覺得蠻好聽的呢!莎拉布萊曼也唱過,也還活的好好的,應該是附會吧!不過膽小的人還是不建議聽喔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