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阪城,原是豐臣秀吉作為其軍政堡壘的中心。1583年,六萬名工人在豐臣秀吉的一聲令下,開始這浩大工程,一年半左右建構了城堡主樓及天守閣,直至豐城秀吉去世的十五年間,此堡壘不斷的在擴大與翻修。
城牆四周建有護城河,高築的牆隔離了外界的危險,但是庭院深深深幾許?
從城門抬頭向上看,蔚藍的天空被框在圍籬間,似乎也象徵著城內的藩籬及城外的自由。
手洗台,洗淨了手、洗淨了心,能不能也一併洗去世俗的無奈?
入門只見一位僧人托缽,偌大的櫻門巨石曾經見證歷史。最大的櫻門巨石有60平方公尺大(上圖立牌左邊那一片),推定重量有130公噸!歷經1868年的城中大火,也見證了大阪城的興衰。在工具缺乏的年代,很難想像這麼重大的一堆石頭,當年是如何運送來的。
華麗的天守閣,有八層樓高。綠色瓦片和白牆互襯,金葉飾邊增添了奢華貴氣。
天守閣入門票600日圓。內部主要是豐臣秀吉紀念館,放置許多當年歷史影片及大阪城的歷史紀錄。
館內的小人兒,模擬當時作戰畫面,栩栩如生。連跑步的姿勢看起來的很逼真,非常細膩。
其實館內是嚴禁拍攝的,不過我這個白目的外國人,在胡亂拍了幾張後才發現,就當是賺到唄~
八樓是瞭望臺,外國人群聚的好所在。從這兒看出去可以看到NHK電視台等大型建築物,不過鐵絲網著實減少不少觀望興致。從這兒看屋樑金色飾邊,黑金互映,真是華麗到了極點。那天雖是大晴天,不過室外溫度大概只有五、六度,加上樓高風大,打哆嗦的我們很快就返回屋內了。
樓上樓下共有兩間販賣部,我的最愛就是收集景點磁鐵,右上角那兩個我想了好久,第二個上漆比較細膩,最右邊那一款式的造型也很吸引我,最後還是拿了右邊第二個囉。
遠遠的再看一眼,美麗的天守閣。承載著富麗輝煌的過去、戰亂動盪的過去,以及令人肅敬的未來。
[大阪城簡史整理]
現今所見的大阪城是在1931年重建,歷經了德川幕府取代豐臣家族的統治、歷經了三次雷擊大火(這麼巧,不偏不倚!)、歷經了興衰;直到20世紀終於又被憶起,大阪人發動自願性的捐款重興修建,更興築了高達55米的第三棟主城樓。
好景不常,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,在無情的砲彈猛烈轟炸之下,許多城樓再度被破壞,更甚者,1950年又遭逢颱風吹蝕。多次的傷害,使得大阪城漸漸失去光澤,變得黯淡不已。
到了1995年,大阪城又開始活了起來,學者專家開始整復翻修,將瓦片一片片的卸下、清洗、重新上色、裝回,許多地方重新飾上金葉鑲邊,並做了防水措施。大阪城,再度成為大阪人的驕傲,歷史性的標的建築。
點我看更多大阪城照片